苏允楼的互联网创业赚钱自留地
1、国旗头像 一年一度的国庆在即,最近看到很多社群也都在讨论国旗头像相关的话题。 按照往年的经验,这无疑会是一个最佳的引流机会,短视频、小程序都可以成为布局的方向。 但今年不同往年,所以在布局的同时也该注意潜在的风险。 爱国不是你的错,但PS国旗很容易成为被请进去喝茶的理由。 同样的还有国旗相关的口罩,尽量少碰,据说已经有相关企业被点名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用完就丢。 这玩意上边印的可是国旗啊,所以,你丢到垃圾桶是几个意思。 附上国旗法第九条: 第九条国家倡导公民和组织在适宜的场合使用国旗及其图案,表达爱国情感。 公民和组织在网络中使用国旗图案,应当遵守相关网络管理规定,不得损害国旗尊严。 网络使用的国旗图案标准版本在中国人大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发布。2、营业执照 办营业
公众号的内容一部分是写给粉丝看的,一部分是写给同行看的,还有一部分是写给自己看的。 那是不是长文更好呢,也不一定。 一方面,文字本身的吸引力就不及图片和视频,另一方面,文章的吸引力也并不是靠长提升的。 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文章,发出去只会更愁。 所以,楼主始终认为表达清楚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更重要。 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不是让自己煎熬的。 楼主前几天关注的一个投资复盘类的号,看了下,注册时间是今年4月份。 每天也就两三百字的随笔,5个月时间,现在篇篇阅读量2万+。 你能说人家做的不好吗? …… 做IP,还是做项目? 这个问题是目前网创圈内最容易起争执的问题,有人站IP,也有人站项目。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等同于在问先有流量,还是先有项目。 因为IP实际上就是花
楼主搞茅台这个事情,不知道咋滴就暴露了。 然后,现在一上抖音,各种和酒相关的直播间扑面而来。 而且这些直播间,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最显眼的位置放的一定是飞天茅台。 跟特么钓鱼一样,过一会,嚎几嗓子。 嚎完了,茅台又放回原处,开始卖其它酒,屡试不爽。 楼主为什么知道呢?因为被套路过。 当时主播喊的口号是,准备了50箱飞天茅台,价格低到你想象不到,只要抢到6瓶,直接发原箱,抢到12瓶,发两箱。 楼主还纳闷呢,啥时候茅台跟白菜一个行情了。 后来在直播间待了6个小时才发现,确实想象不到,因为根本就没有。 全程都在以飞天茅台作为吸引眼球的噱头,看着很近,离得很远。 什么免费送,什么低价抢,各种话术一顿喊,几分钟内直播间人数能从几百干到几千。 然后,放下茅台,带一波货。 半
清风明月寄相思,人间至味是团圆,踩着中秋节的尾巴,苏允楼在这里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借着这波节日气氛,也顺带分享给大家一个烘托节日气氛的赚钱项目。 思路其实在之前写拼多多砍价那篇文章时,就曾分享过:通过公众号嫁接小程序的形式,去操作虚拟资源项目。 这本身并不难理解,难的是很多人挖掘信息的能力有限。 除了已经分享过的,摆在面前能看到的案例外,根本拓展不出来其它案例了。 恰好,前两天公众号一位读者又遇到了同类型的问题。 那既然遇上了,楼主觉得还是有必要掰扯掰扯的,做不做是一回事,知不知道就是另一回事了。 …… 继“拼多多代砍价”和“月老办事处”之后,这次的对象又换成了“微信红包封面”。 读者也干脆,直接曝出了名字,叫“快点来领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查看)。 看名
有些熟悉的人越聊越陌生,反倒是有些陌生的人越聊越熟悉。 圈内的老郭算是后者。 当然,直接叫老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谁,但如果说他的公司名以及公众号都叫“18氧”,那兴许很多人就有印象了。 老郭此人,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大佬,别看公众号阅读量不高,但项目做的着实不小。 公司内部都是多个项目,多条产业链同步进行的,随便拉出来一个,不说盈利和操作,单在思路上,就能吊打市面上80%的项目。 所以,楼主一度愿意称老郭为“宝藏老郭”,因为他真的就像是一座挖不完的宝藏。 而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挂机赚钱项目,或许也只是老郭宝藏的一角,但仅仅这一角,就足以让很多人实现互联网赚钱的梦想了。 靠不靠谱,大家自行往下看。 9月18号部分学员结算数据:1、项目原理 项目原理很简单,一句话总结,其实就
认知有认知的局限性,行业也有行业的局限性。 大部分人日常了解信息,基本都是以各大主流媒体平台或者电影电视剧为主。 这种情况下,认知必然出现偏差,因为你所获取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刻意筛选渲染过的。 换句话说,你所看到的也只不过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部分。 就说抗疫这事。 表面上看,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疫情存在的迹象。 而民众对于疫情,也已经由懈怠慢慢转变成了麻木,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跑跑,该旅游旅游。 甚至有些场合,为了一个扫码问题,为了一个戴口罩问题,都能和工作人员干起来。 这就是医院外面的世界。 …… 当场景切换回医院里边,切换到抗疫最前线的时候,又是另一个世界。 上至专家,下至护士,全部都是24小时轮值,枕戈待旦,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状态。 如果说部队上是
有些词的出现,本身就很吸睛,而吸睛的词一般都自带流量属性。 例如“富婆”,这两个字即便只是出现在一个账号昵称中,也会让人不由自主的多看两眼。 如果该账号的头像恰好又是个美女的话,那么只要是个男的,都想去扒别人动态。 这是人的天性决定的,也是最容易被营销的一种心理。 例如下图这样的,一条评论加上自己小号的烘托,就能引来一群人围观互动。 而互动的过程又无形中把这条评论的排名一直往前排顶。 楼主从昨天到今天,断断续续观察了一天,这条评论始终处于前三的位置。 而这篇文章本身的标题又是“2021年香港小姐三甲诞生”,话题度满满,后又经百度推荐上了热搜榜。 这样的文章流量会低吗?显然不会。 那么,与之伴随的评论区自然也会得到更多流量的关注。 楼主有看过这个账号的动态,其实就一条推
可能是最近互推的缘故,楼主这边来了好多比较神奇的粉丝。 加上第一句,不是问有什么项目,而是问有没有某某的瓜,整的楼主也是一头黑线。 不知道这帮人从那看出来苏允楼创业网这个号跟吃瓜能扯上关系。 你说一两个也就算了,问题是有时候一天来的都不止一两个,问的还都是关于某网红的瓜。 没办法,对于1000多万粉丝的网红,尤其是女网红而言,想不被关注都难。 楼主本来也是不好这口的,但被问的多了,好奇心自然而然也就起来了。 忍不住就在想,这瓜究竟有什么好的,这么多人来问? 结果是越想越忍不住。 然后呢,如大家所料,楼主去找瓜了。 结果发现,现在想免费吃个瓜还真是有点难度。 某度+某狗齐上阵,一顿搜索,结果放出来的基本都是同样的图文内容,更关键的信息只字不提。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链接,
先上结论:大部分人买项目不是为了做项目,而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这段话,也是楼主昨天晚上在Q群(851933118)和群成员们聊天总结出来的。 起因源于某位兄弟的一句话,说是想要众筹别人收费的小项目,让楼主帮忙组织。 楼主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了一句“你想做什么项目?” 因为楼主自认为在网创圈内涉猎还算广泛,圈内谁做什么项目,以及新出的风口项目,基本都知道的七七八八。 加上自身所加入的一些付费社群,资源还算全面,所以,只要你能明确自己想做那个项目,相关的资料多多少少还是能搞到的。 即便搞不到,也可以帮你直接推荐圈内具体操作项目的人,免得走的弯路上去。 这是楼主的本意。 没想到,接下来这位兄弟唰唰唰发了三张截图,直接给楼主干懵了。 说是圈内某公众号的付费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
1、撸茅的格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黑话。 楼主刚进茅台圈子的时候,对于什么娃哈哈、什么葫芦娃、什么科技、什么手艺人也都是看的一脸懵逼。 而且懵逼还不敢问,问就是不专业,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在潜水。 直到后边才知道,所谓的娃哈哈其实就是经销商为了规避监管,在黑市流行的暗号。 而葫芦娃指的就是团队(因为葫芦娃有7个兄弟),,科技代表软件外挂,手艺人其实就是纯手动撸茅的散户。 不用想,这三者之间肯定是依次形成鄙视链的,葫芦娃>科技>手艺人。 手艺人虽然排最后,但却是集体鄙视葫芦娃的,完全就是一副“我虽然干不过你,可我就是不服”的意思。 而贵州本地的大部分特产都需要借助飞天茅台作为捆绑销售来带动。 所以,实际上一瓶1499的飞天茅台,如果是在贵州本地开发的平台上抢购的话,是必需先买
前两天,Q群有位兄弟扔过来一张截图,问域名是搞新的还是搞老的。 整得楼主一脸懵逼。 随后看了一眼截图,又聊了下才知道,原来这位兄弟是打算上手操作群文件里之前发的一个知识付费类的项目。 而按照课件里内容的进展来看,明显是已经看完了第一部分的“项目背景介绍和发展趋势分析”,现在到了第二部分的“前期准备”阶段。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 有问题的是,需要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从营业执照到服务号认证,从服务器到域名,域名还必需要备案的。 后边的内容不用说,肯定就是搭建网站,配置公众号,然后上传内容,推广卖课。 当楼主看到这一系列操作步骤的时候,就隐隐感觉不妙。 如果真按照这样一套流程搞下来,别说赚钱了,搞不好还要赔钱。 因为战线拉的实在太长,域名备案、网站搭建、公众号配置这三项,无论那
1、打疫苗套现 新冠疫苗国内的接种率已经超过80%,剩下不接种的基本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比如担心副作用啦,影响小孩发育了等等,甚至有人单纯就因为疫苗免费,所以不打。 总结下来,剩下的选择不打的都是比较难搞的。 但各地政府又背着完成率指标,一级压一级,所以,针对剩下这些顽固份子,当地政府都会给出一定的福利政策。 比如下边这张截图。 楼主在一个微信群看到的,里边写明了,凡是打第一针疫苗的,都会发120的红包+30块钱的车补,共计150块钱。 但楼主加的这个群和疫苗之间八竿子都打不着。 说明什么?说明有人在推广这个东西。 有人推广,就必然会涉及到利益。 随后,楼主将这张截图转发到了朋友圈,评论区有人说,他们当地给200红包,还包接送。 不知道大家嗅到点什么没? 200
凡是赚钱的项目,都有门槛的,即便是没有门槛的,也有人在不断建立门槛,以此隔绝更多人进入。 因为大家都来玩,往往也就意味着大家都没得玩。 就像一个蛋糕,2个人吃可以吃撑,但200个人吃,200个人都得饿死。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先上桌的人,必然会想办法把蛋糕转移到更高处,让其它人够不着。 你看到了,人都是自私的,或者说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 只不过各自的立场不同罢了。 …… 就说楼主最近带队操作的茅台项目,过来咨询的人多吗,多,但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抱着白嫖和套信息的目的来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也能理解,毕竟能白嫖,谁愿意付费呢。 但对于带队人而言,既然会员付了费,那就必需对会员负责不是,如果一个人白嫖到的信息和会员所拿到的信息是同样的,那对会员公平吗? 更何况,这
羊毛党在网创圈内算是一个谜,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前两天,晚上十点左右的时候,圈内一位做公众号的老哥在群里诉苦,说是被羊毛党撸了。 起因源于自己在某篇文章底部留了一句“点在看领红包”。 结果就因为这几个字,直接被羊毛党打包成项目了。 号召了一群人过来,二话不说,加上微信就是要红包。 当天晚上具体发出去了多少,楼主不得而知,但要说这位老哥不肉疼,那绝对是假的。 这事的出现,又一次刷新了楼主对羊毛党的认知。 事情虽然不大,但借鉴意义却不小。 不仅仅只是反撸层面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引流效果是不会差的。 正如这位老哥所说的那样,流量来的是真猛,只不过,来的全是羊毛党罢了。 那么,如果能在变现环节费点心思,好好设计一番,是不是能收
最近圈内众筹互推搞的有点凶,苏允楼创业网这个号也新进来了不少粉丝。 按理说这应该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但楼主反而有点不知所措了。 以前粉丝少的时候,觉得没人看,写文章也比较随心所欲。 现在突然阅读量一上来,反而有点束手束脚了。 尤其是在内容这块,价值度、原创度、文章质量和更新频率,这几驾马车需要齐驱并进,说没压力那是假的。 好巧不巧,上周和圈内几个同样搞公众号的朋友也聊过这个话题,都有相同的境遇。 粉丝是有了,内容却有点跟不上了。 所以,问题回归到最本质的根源上,需要提升的还是自身的能力。 就像武林高手一样,外功只是招式,真正震慑对手的永远是内功。 没有内功,招式只能沦为花架子。 而对于公众号而言,最好的内功其实就是优质的内容。 …… 某种程度上而言,楼主是比较佩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