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楼的互联网创业赚钱自留地
所有互联网平台中,要论对人性的拿捏,拼多多绝对可以坐上头把交椅。 原本普普通通的砍价行为,现在俨然已经升华成了“社交+游戏”的集合体。 网上之前不还有类似的段子嘛。 很久没联系你的朋友突然联系你,不是做了微商就是拼多多砍价。 现在看来,拼多多砍价的一定比微商多。 楼主昨天就差点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起因也是源于身边一位朋友发来的砍价链接,说是要砍一辆电动车,就差2毛钱了。 链接发来,楼主点进去后,发现砍之前得先过三关,不然根本近不了“砍一刀”的身。 怎么办,闯关呗。 结果怎么着,楼主在第二关沦陷了。 按照拼多多官方的说法是运气爆棚,就差1毛钱,能免费拿一部手机。 是无视呢?还是摇人呢? 楼主盯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两个人头框,最终还是选择了摇人。 毕竟只需要邀请两个
还是从学生党讲起,因为今天分享给大家的这个案例同样也是一位零零后学生推荐给楼主的。 本意是打算在楼主公众号上投广告的,结果楼主看了一眼操作流程,感觉颜色不太正(灰色),就拒绝了。 但生意不成,仁义还在嘛,所以简单聊了一下。 他们接触到了一个什么项目呢?帮灰产拉人头的项目。 只不过和一般拉人头不同的是,他们所拉的人头必需是在清单内的。 换句话说,操盘者手里已经有了一份包括联系方式在内的精准客户清单,只不过由于微信风控的限制,没办法做到在短时间内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变现而已。 因此,才会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引入第三方人员辅助完成。 楼主根据这位同学的描述,大致梳理了一下其中的操作思路,核心基本就以下三点: 1、每天晚上会有人给你一批手机号码,你需要将所有号码保存到手机通讯录里
貌似网创圈炒冷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打新债这个项目,早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楼主就曾在网站和公众号上同步分享过,而且全都是免费的。 没成想,时隔近一年,最近这个项目又出圈了,不仅出圈了,还有人卖好几百一份的教程。 说实话,楼主有点想不通。 更让楼主想不通的是,有些加过来的粉丝即便免费的教程发过去,还是直呼看不懂。 手把手教吧,太费时间,不教吧,又显得对粉丝不够友好。 所以,楼主决定建一个打新债扫盲群,从“开户--入金—打新—出金”全套流程手把手带。 这个项目楼主自己也是佛系操作了一年以上的,虽然赚的不多,但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一年来,共计打中了多少新债,目前已经没办法统计了,因为东方财富APP有这方面的限制。 但是赚了多少钱,楼主账户的实盘数据还是很清楚的,如下图,目前的总
可能是暑假的缘故,最近楼主这边加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是学生,其中有不少还是高中生。 若是按年龄推算的话,不用想,那肯定都是未满20岁的零零后。 一个个小小年纪,赚钱意识就这么强,还真是让楼主汗颜,看来以后的网络创业圈,再也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 学生做事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是不畏首畏尾,敢打敢拼敢冲,一往无前,看似没有章法,却很容易形成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局面,让很多老司机都自叹不如。 缺点是不计后果,或者说认知能力有限,看不到背后的风险所在。 就拿近段时间的拼团项目来说,明眼人都知道是资金盘,圈内的老司机,一个一个也都畏首畏尾的。 反倒是后进场的学生群体,上来就是干,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推的风生水起。 一个暑假下来,甚至比圈内部分老司机做的还好。 试问一个学生,手里能有
网络上赚钱,凡是带项目,都会遇到同一类人,就是问你“包不包赚,赚不到钱怎么办?” 说实话,楼主很多时候都想回怼一句:包赚钱的项目你有多少,我全要了,我甚至可以砸锅卖铁,卖血卖肾支持你。 问题是,你可以保证包赚吗? 提出这样的问题,只会暴露出提问者的犹疑不定和无知。 互联网上的任何项目,只要有成功的先例,且不是孤例,那就代表项目是没问题的。 那么,最终成功的关键,就只能回归到执行者的身上了。 个人执行力、心态,项目放大程度以及操作项目的时间周期长短,甚至是运气,每一项都能成为决定赚不赚钱的因素。 就拿楼主最近带队的茅台项目来讲。 很多会员刚开始还信心满满,但只要三天没抢到,热度就开始消退了,要么开始懈怠,要么干脆就直接放弃了
前天晚上公众号发了一篇和拼夕夕相关的文章,没成想,一觉睡醒就收到了侵权投诉通知。 楼主当时就懵逼了,文章都是纯原创的,侵了谁的权?又是谁投诉的? 显然,这一点微信是不会告诉你的。 就像上学的时候,张三给老师打小报告,说李四怎么怎么样,这时候,老师一般都会私下里找李四谈话,但决口不提张三。 而谈话的第一句,永远都是“你知道错了吗?” 说实话,大部分人都是比较厌恶这句话的,错哪了,你倒是说出来呀,搁这玩心理战是什么意思(管理者好像都喜欢玩这一套)。 让人自己反思吗? 好吧,楼主还真就反思了一下,整篇文章能涉嫌侵权的地方基本就四处。 一是图片,其中有两张是从其它地方找来的,有侵权的可能。 二是文字,也就是文章最后一段,和雷布斯相关的,但昨天晚上看到圈内另一位大佬的公众号也收到
都说拼多多套路深,但有些时候套路也能被反套路。 比如说最近的拼多多守卫现金项目,说是守卫现金,实际上就是一场拉新活动,而拉新必然涉及薅羊毛。 目前圈内有据可查的,一个团队赚了近20万,一个团队赚了9万+。 这个数据,有关注同行的朋友,都知道楼主不是在信口胡诌。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凡是看到和拼多多相关的项目,无论说的有多神秘(卖项目的最喜欢制造悬念),十有八九都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守卫现金项目。 …… 项目原理相对简单,打开拼多多,直接搜索“守卫现金”,就能看到官方入口。 只要账号正常,单人单号通过摇骰子就能搞到499.9。 剩下的0.01元只需要找4个20天没有登录过拼多多的用户给自己助力,助力成功后即可直接提现500,微信实时到账。 …… 看着简单吧! 楼主看着也很简
中午吃饭的时候,有朋友发来一个微博账号,想让帮忙把账号内容清空下。 楼主登上看了下,从14年至今,内容不下3000条,手动删肯定不现实,所以,一下午啥都没干,光研究如何批量删除微博了。 而根据测试结果来看,目前主流的方法就两种,要么用第三方软件,要么直接用代码。 软件楼主测试过3个,不是有限制,就是要充钱,更重要的一点是会“盗号”,平白无故自动在微博里发一些广告信息。 所以,直接弃用。 随后,又开始在知乎爬代码,测试了5个不同版本的,下面这段应该算是最省时省力的。 不仅执行速度够快,还能实现自动翻页功能,楼主亲测结果,3000多条微博内容全部删除大概40分钟左右。代码内容:vars=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
朋友圈看到一句话:没项目,就为项目买单,有项目,就为项目的流量运营买单。 这一段话,其实概括了网赚圈的很多东西。 就拿公众号来说,目前进圈的新号都是什么打法呢? 先去买别人的项目,再去买别人的流量,杂交收割。 比如A、B、C三个人各有一个项目,那我全买过来,手里瞬间就有了3个项目。 然后,再去D~Z那里买流量,引流到自己公众号后,直接卖A、B、C三个人那里买来的项目,或者高价收徒弟。 只要算下来投产比合理,有的赚,项目库就可以不断更新,流量渠道也可以不断放大。 这一套其实就是网赚圈卖项目的总纲。 无论是月赚2万,还是月赚20万,都是一样的操盘手法,区别只在于放大的程度不同罢了。 …… 很多人都知道卖项目基本等同于割韭菜,这一点楼主并不打算否认。 但如果抛开好恶,单论
网络赚钱,最牛逼的商业模式和操盘方法,一定是搞灰产那帮人率先发明出来的。 这段话不知道是谁总结出来的,但理儿的确是这么个理儿。 正规项目可能赚的少,但相对风险也小,跌倒了还能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接着往前走。 灰产项目能捞快钱,但只要跌倒,一定是伤筋动骨,爬起来的可能性很小。 正因为风险大,才更需要算无遗漏,步步为营。 所以,最终能选择去做灰产的人,基本上都是胆识、经历、阅历、能力各方面都优于普通人的人上人。 即便是换个方向,让这帮人去做正规项目,他们依然做到事无巨细,依然可以运作的风生水起。 这也是楼主认同开篇那句话的原因,因为本身就是有理论依据支撑的。 最终即便是灰产行业覆灭,但你会发现,灰产行业的一些商业模式和操盘手法依然有人继续沿用。 …… 这一点,楼主感受比
长时间没锻炼,今天偶然间心血来潮,想去跑步。 毕竟咱上学那会也算是校武术队的靓仔,光热身就得绕操场跑20圈的那种。 热身完成之后,又是蛙跳、马步、棍术、军体拳等一系列的操练。 练到最狠的地步,吃饭拿不住筷子,上下楼梯全靠扶栏杆。 说不辛苦那绝对是假的,但要说后悔,那也是假的。 时间拉回10年后的今天,不跑还好,几公里跑下来差点没要了楼主的老命。 以至于现在都没脸再跟身边的人说,自己当年是校武术队的。 楼主想了一下,两个原因。 其一,长期不锻炼,加上整天坐在空调底下吹,体质下降的厉害,这应该也是主要原因。 用某位东北朋友的话说就是,感觉一天到晚全身软绵绵的,不得劲。 其二,可能是在西藏待过的缘故。 不常看苏允楼创业网文章的人可能不知道,楼主从19年6月份到20年10月
最近这段时间,微信封号跟吃家常便饭一样,圈内同行群,隔三差五就有人询问。 “有没有买号的渠道”、“有没有帮忙解封的” 楼主作为一个24K纯小白,前两天微信又刚被警告了一次,所以,只能是买号、解封两耽误,默默看着大佬们日常商业互吹。 巧的是,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又聊到了这个话题。 先是楼主吐槽。 微信虽好,可不抗造啊。 网赚圈遍地割韭菜的,有些人不讲武德,啥人都割,结果很容易遇上硬茬,这些人更不讲武德,顺手就是一波伤害输出。 可能你割人家几百,反过来人家直接连你微信带公众号一起举报,直接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重点是什么? 你在明,人家在暗,很多时候,号都封了,你连你的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才是最扯淡的。 没想到这位朋友推了推眼镜,神秘一笑。 随后默默来了一句:你说
支付宝16星代认证,最近朋友圈有人操作的一个项目。 所谓的16星其实就是指个人支付宝信息的完善程度,入口在“支付宝--我的--芝麻信用--信用管理--我的资料”里面。 每一星对应一项资料,具体如下: 1、身份认证 2、护照 3、房产证 4、不动产证 5、车辆信息 6、学历学籍 7、工作信息 8、领英 9、钉钉 10、名片全能王 11、脉脉 12、公积金 13、驾驶证 14、医师执业证 15、护士执业证 16、教师资格证 每完成一项资料认证,就点亮一颗星,直到16颗星全部点亮。 有什么好处呢? 提升芝麻信用分,提升hua呗、jie呗额度,改善支付宝逾期,恢复信用。 这样看来,项目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而这16项资料里边,至少有5项以上都是大部分人
楼主没记错的话,吴签这事已经闹了近半个月了吧。 而最新进展相信大家在各大热搜平台也都看到了,昨天的关键词是“被刑拘”,今天的关键词是“封账号”。 这瓜基本算是保熟了,对于观众而言,很合胃口。 但显然,对于吴签的脑残粉而言,这件事还没这么容易结束。 因为楼主看到了最新消息,一群脑残粉竟然在想方设法捞人。 对,你没看错,就是捞人,捞一个违法的人。 够魔幻吧,更魔幻的是什么? 更魔幻的是,吴签的真粉和假粉之间借着这个机会在上演无间道,真正想捞人的人又被假装想捞人的人割了一波韭菜。 假粉割真粉,不知道吴签本人看到后,会不会出来走两步。 具体啥操作呢? 其实就俩字,伪装。 大家不是目标一致嘛,都想把吴签捞出来,那为了方便联系,要建应援群吧。 进群是不是要交点进群费,你连这点
自从上次分享了闲鱼无货源高客单赚钱思路后,楼主自己也对接了一家做二手奢侈品的实体店验证这个项目。 有意思的是,最近好多商品下面都出现了众多的求购信息,如下图: 想来应该是闲鱼系统根据商品属性自动匹配的。 例如你是卖劳力士手表的,那么如果有用户发布劳力士相关字眼的求购信息,系统大概率是会将用户推荐给你的。 从平台层面而言,让精准的卖家对接精准的用户,这本身就是堪称完美的组合。 但真正到了落地执行层面,完全变样了,平台的规则成了可以被利用的漏洞。 什么意思呢? 大部分人所发布的求购信息,并不是真正为了求购,而是借着求购的幌子引流。 试想作为一个卖家,自己的某件商品下面出现了大量的求购信息,那他会不会点进去看一眼呢?百分百会。 但点进去后,就会发现不仅仅只是看一眼了,而是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