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楼的互联网创业赚钱自留地
过年这个话题,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但每个人的情况和境遇不同,背负的责任和使命也不相同 赞成的未必对,反对的未必错,遵从本心即可 成年人的世界,学会兼容两种相反的观点,学会和自己和解,这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好好赚钱,好好过年 好好过年,好好赚钱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虎虎生威,如虎添亿!
年关将至,到处都是春节的气息,小区楼下的灯笼、对联也早已安排妥当,偶尔还能听到几声窜天猴的声音,可谓年味十足。 但说实话,大部分人的年还是要回农村老家过的,这跟风不风光没关系,只跟出身有关系,用李云龙的话说,往上翻三代,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 说白了,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只不过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能使得我们很多人在城里有了一席之地,寄居之所,但别忘了,父母还在老家,我们的根还在老家。 这也是很多一二线城市,一遇上春节这样的大节,就变成“鬼城”的原因,以西安1000多万人为例,至少一半人都是农村来的,也都是需要回农村老家过年的,更别提深圳那样的外来人口聚集地,相信这个比例只高不低。 而且过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祭祖,北方农村全部都是土葬,祭祖环节也是每年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环,谁家祖坟的
1、随笔 前两天,有位同行朋友加过来楼主这边,发了“你好”两个字后,剩下的就是语音轰炸,还全都是30秒以上的那种。 说实话,楼主是比较反感这种的,尤其是陌生人之间,一上来就发语音,真的很显情商不足。 因为你只图自己方便了,根本没考虑过对方的感受,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零分,这样的社交开场,你觉得是成功的几率大还是失败的几率大。 这也是圈内很多大佬直接在个人简介里备注不听语音的最大的原因,相当于第一关就直接将你过滤掉了,至于后边还理不理你,完全看心情。 这为兄台呢,因为本身在QQ上已经接触过了,也是楼主给他到微信号,所以,倒也不算太过分,加上楼主当时因为心情不错,还是耐着性子大概听了一下。 核心只有一个,年底了,想给自己社群的人整点福利,问楼主这边虚拟资源项目怎么搞的,能不能单卖。
1. 其实很多人做一个项目,心里面不是把它当做最后一个项目,而是想着以后还要做其他项目。 这就导致了不能拼尽全力,浅尝辄止,这个不行,马上投入下一个项目的怀抱,或者在寻寻觅觅中蹉跎岁月。 如果能把一个项目当作最后一个项目去做,可能成就也大不一样了吧。 2. 为什么不要总是在朋友圈晒收款记录? 我就问一个问题:你朋友圈里有几个人真的会因为你收钱了而感到很高兴? 3. 如果一个做生意的人,打广告总是扭扭捏捏,别人很可能会认为你不够自信。 你都不敢卖,别人哪敢买呢? 4. 千万不要去给自己找借口,也不要给自己说有什么样的担保,这个社会没有担保,赚钱全凭自己,靠自己。 无论我们通过什么项目赚钱,其实都是一个修心,修身的过程,项目不是关
1、随笔 年底了,又到了立flag的时候,不管今年的目标有没有实现,来年的flag一定要立的足够宏伟,否则就是没有梦想的人。 可每当楼主看到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时,又总忍不住想笑,我们也说了,梦想,梦想,都是靠“梦”和“想”的。 这玩意谁还不会喊两句了,更何况,大部分人的梦想都是一致的,除了有钱,就是暴富,都不会出现其它新词。 互联网在放大人们欲望的同时,貌似也教人学会了忽视过程的重要性。 “知乎人均年薪百万,抖音人均劳斯莱斯”这样的梗为什么能火,还不是因为大部分人喜欢。 有想法固然是好的,但那些所谓的想法,住豪宅、开豪车、泡美女,有一样算一样,全都只能算是结果,可有想过这些结果实现之前的过程。 换句话说,钱从哪里来,有没有具体的可落地执行方案,这才是梦想实现的关键,也是区分口嗨
1、随笔 看到一个案例,有位做外贸的老板娘,被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起诉,原因是和对方公司名字相似,要求改名赔钱。 但这位老板娘觉得很冤枉,明明是自己公司注册在前,对方商标注册在后的,怎么变成了自己侵权。 因此表示不服,决定和对方硬刚到底,就这样从调解到打官司,花了半年多时间。 期间因为这位老板娘本身的主业就是做外贸英语培训的,文案口才均属一流。所以,也就隔三差五的将自己和对方硬刚的过程以及进展更新到了朋友圈和抖音。 结果因为这个话题,吸引了不少企业老板的持续关注,半年多时间下来,官司虽然输了,也赔给了对方2万块钱,但老板娘自己的账号却因此涨了15万粉丝。 表面看起来是老板娘输了,实际上呢? 赚大了。 2万块钱的广告费砸出去,可能连个水花都没有,但通过这样一个事件,曝光量在抖音上
1. 过去也好,现实中也好,多数能赚钱的生意人,身上都有匪气,血液里有冷的那一部分。 哪怕他表面是温和有礼,背后一样有超越常人的手段。商业社会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你死我活,不带一点怜悯。 白手起家的大佬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眼里都是杀气。 2. 很多人缺乏常识,以至于总是对人生充满幻想。 所以他们总是会在有机会选择的时候选择稳定,却又在没机会做选择的时候选择冒险。然后在该冒风险赚钱的年龄变得平庸,却又在该稳定生活的时候亏掉家底。 首先明确一个常识——那就是如何成为一个顶尖的人才? 顶尖的人才,只会出现在顶尖的城市、顶尖的行业和顶尖的公司里,以及最顶尖的人才,一定是出现在创业者中,而不可能出现在打工的人里。 3. 最能让你变强的就是那段生不如s的时光。 那是
1、随笔 前几天,抖音上加过来个微信好友,还没等楼主反应过来,就问有没有引流软件,卖9.9网课引流用的那种。 开始楼主以为是走错片场的,下意识回复“没有”(楼主是真的没有),结果这位兄台紧追不舍,说他有,还主动给楼主推荐了起来。 闹了半天,感情这不是买家,是卖家啊,一顿软磨硬泡下,最后以楼主妥协告终。 软件也不贵,198,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关键词筛选,完成抖音自动点赞、自动评论,以此引流的。 拿到软件后,楼主简单测试了一下,软件本身没有问题,包括使用教程也很详细。 但使用时机上有问题,如果是放在3、4个月以前,依靠这套软件在抖音上引流卖网课资料,那绝对是很牛逼的存在。 事实上,当时很多同行就是靠着这套打法批量放大,一天轻轻松松搞好几千上万,原理也简单。 直接在自己抖音账号首页,
1、随笔 炒股的人近段时间应该都知道一支牛股,叫“九安医疗”。 从去年11中旬开始,至今2个多月时间,上涨已经超过了10倍,这两天更是开盘就涨停,楼主一位炒股的朋友,买都买不进去,每天眼瞅着往上涨。 据专业机构预测分析,这支股票虽然已经涨了10倍多,但并没有见顶,而且从预测分析结果来看,已经具备了涨35倍的投资逻辑。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家公司推出了新冠肺炎的家用试剂盒。 至于这35倍的投资逻辑怎么分析出来的,楼主也不知道,因为楼主本身并不炒股,写出来也并不是让大家去买这支股票,而是想借此聊聊另一个话题。 长期关注苏允楼创业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楼主在12月份写《一个机会,一个项目》那篇文章的时候,就曾说过: “长期而言,类似新冠自检试剂盒这样的产品,必然会面向市场普及,成为家家常
1. 当一个人手握一笔不是他创造的财富时,他大体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财富击倒,被财富驾驭,被金钱所奴役。这个时候人是晕的,因为没有任何关于金钱的经验,不懂得储蓄不懂得投资,那他天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就只能去消费,傻子都会。 第二阶段:他会迷失在突如其来的巨大财富中。没有对金钱的敬畏心,他一定会迷失。但这种迷失和疑惑已经是一种进步。他这个时候的状态是跟金钱在对抗,因为他已经可以把自己从金钱对它的奴役当中慢慢的抽离出来。 最后一个阶段:是升华,他能够跟财富和平相处,可以对金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知道怎么如何去合理的利用金钱,如何去驾驭金钱,甚至让钱生钱。 当金钱来敲门,他自己没有赚过钱,没有真真正正的一点一点积累过,他要么就沉迷在第一阶段,要么就死于第二阶段,真真能超脱出来的
1、随笔 关于微头条项目,楼主发现很多人方向跑偏了。 楼主也看过市面上很多大佬的培训教程,个个都是长篇大论,光视频课件加起来都有几个小时,甚至还有1.0版、2.0版、3.0版,不断升级。 但实际上,当你去看的时候,所谓的干货基本都是废话连篇,唯一有用的一句就是:用伪原创软件去改编别人的文章。 但这样的内容,你确定发上去真的能爆吗? 微头条本身就是泛流量平台,很多人就是奔着娱乐的目的来的,那么内容本身需要的就是槽点和争议性,而不是长篇大论的文章。 换句话说,只要你的内容有足够的槽点,能引起别人的围观和争议,那是不是文章还重要吗? 微头条,微头条,重点不是头条,是“微”。 “行业冥灯”罗永浩罗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段子,号称是最短的IT笑话,只有4个字:“哼,罗永浩”。 这4个字的含
1、随笔 活人的生意不好做了,有人将目光又盯上了死人。 网上无意间看到一个贴子,是在美国华人群的一个公开小组里面,内容很简单,专业为华侨友人代扫墓,鲜花酒水、上坟烧纸钱、献花圈祭拜等等,一条龙服务。 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当地风俗习惯的不同,个性化定制祭拜仪式,全程直播,你说咋拜就咋拜,包你满意。 当然,满意的前提是钱给到位,据说这一套下来,少则三五千,多则八九千上万,按照一天一单的标准,妥妥的年赚百万啊。 虽然有点颠覆三观,但却很符合人之常情,开头我们也说了,面向的主要用户群体是长期旅居海外的华侨。 疫情影响能不能回来先不说,每年大大小小的祭祖节日,国内国外来回跑,需要多少时间、多少路费有人算过吗? 所以说,代扫墓这项业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算是一种刚需,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
1. 机会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你的底蕴。 因为把握机会需要有资源和能力的长期积累作为支撑。 大多数创业公司,都会在5年内倒闭;你能熬过前5年,才算真正站稳脚跟。 与其三个月换一个风口,不如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个项目,积累底蕴。 2. 去观察身边的自媒体人,如果他输出的东西,全都是教别人怎么赚钱的,请慎重选择购买他的产品。 因为好内容一定能变成钱,它只需要运营但是不需要包装。只有不好的内容,才会通过包装成一个“教你赚钱的”产品来教你赚钱。 3. 人,赚不了自己层次以上群体的钱。 一是不敢,二是不懂。 不知道他们在意的消费点是什么? 人朝下看,是透明的。 人朝上看,是懵懂的。 4. 生意是用来赚钱的,有钱就做、没钱就换,别坚持,尽量别掺杂情怀之类; 事业是准备做一辈
1、随笔 昨天晚上,随手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普通玩家玩游戏,氪金玩家玩普通玩家。 楼主当时也说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商业模式,也是史yu柱当年选择切入游戏赛道的核心原因。 很多人没看明白什么意思,展开解释一下。 玩游戏的人都知道,所有的网络游戏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氪金玩家永远压普通玩家一头。 不充钱的干不过充钱的,充的少的干不过充的多的,充的多的干不过充的更多的。 可能目前主流的LOL、王者荣耀这些游戏只是卖卖皮肤,还相对不那么明显,但往前再推几年,几乎所有的,名噪一时的大型网络游戏,都是氪金玩家的天下。 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游戏开发者自始至终看重的,就是那些愿意充几十万进场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的氪金玩家,也压根就没想过要从普通玩家身上赚钱。 盈利模式决定了游戏的设置机制,说
1、随笔 做自媒体,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输出的前提是输入。 以写文章为例,输出一篇万字长文少说也得先看十万字的文章素材,换算下来,十分之一的比例。 但实际上,真正能做到看十万字的素材继而输出一万字的人依然不多,很多人看完之后照样写不出来文章,别说写一万字了,写一千字都费劲。 之前楼主有个朋友,看到楼主在写公众号,他也想试试。 刚好他本人就是炒股的,每天也需要看大量财经和炒股方面的内容,楼主就建议他先从这个方向入手,写点信息解读以及复盘相关的内容。 结果坐在电脑跟前一下午,就只写出来了一个标题,内容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写出来,无奈只能宣告放弃。 在楼主看来,这多少有点自己为难自己的意思。 大V半佛仙人也说过,写文章这件事是很吃天赋的,如果再没有合适的变现模式配合,单纯想靠写文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