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楼的互联网创业赚钱自留地
前两天,《吴晓波频道》专门做了一档叫《吴聊》的直播特辑,直播内容楼主没咋关注,但这个名字确实很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起名要想有艺术性,关键还在于同音不同字,这也是很多明星的常规操作。
例如周杰伦的“无与伦比演唱会”,王菲的“菲比寻常演唱会”都在巧妙的使用同音不同字的玩法。
按照这个逻辑,楼主大胆拓展一下,姓刘是不是可以开一个特辑叫《刘言》,苏允楼是不是也可以开一个专栏叫《苏秀》(秀儿的秀)或者《苏省》(吾日三省吾身的省)?
记得是在半个月前,楼主和两个朋友一起开车跑了几十公里,专门去吃抖音上名噪一时那个“来一锨”海鲜。
号称是总店,却地处于某城中村边上。
装修就不说了,主要是上菜速度奇慢,印象中等了近一个小时。
另外,就是份量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多,我们三个人点了四人份的,后又加了两次烧烤才勉强吃的差不多。
回来的路上,就有了这句“名声在外,有好有坏”的总结。
说实话,如果只是想满足好奇心的话,可以去试试,但若是奔着实惠去的,那一定是失望大于希望,因为很多人就是奔着“网红”两个字去的。
新鲜感一过,啥也不是。
这其实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口惠而实不至是最考验信任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不过,有一点很值得肯定,那就是老板的思维,懂得利用互联网平台导流,单凭这一点就能甩掉同行好几条街。
不知道啥时候,美团默默上线了“青菜拼车”,若非昨天亲身体验了一把,还不知道这玩意的存在。
路上和司机闲聊了一下,车由公司提供,自己只负责开,收入是底薪+提成的形式(找不到工作的兄弟又多了一次尝试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司机聊到收入的时候非常气愤,来了一句平台啥都不干就可以坐地收钱,我们累死累活干实事,还要被抽钱,巴拉巴拉……
总之,平台没一个好东西,都是黑心商。
这不由的让楼主想到之前看过的一句话:从你成为老板那一刻起,你就天然被多数人放到对立面。立场决定了不管你多难,做得有多好,你的员工都不会理解你,也会视之为理所当然,你注定孤独。
网站没落了,但手握大量网站的站长,依然稳坐钓鱼台,吃喝不愁,该赚钱的一分没少赚。
公众号没落了,但手握几千个公众号的大佬,每月光流量主广告躺赚十几万。
至于QQ群嘛,有人拿薅羊毛群举过一个例子,即便是每个群一天只能赚1块钱,那么1000个群也能做到日赚过千。
所以,不要说没有机会,只要你有足够的量,那就永远有机会。
互联网的底层逻辑就是量大出奇迹,更何况即便是没落了,也还有后续很多年的缓冲期,你连大趋势里的一粒沙子都算不上,轮得着你操那份心嘛。
好好做事,想想如何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变成十亩地才是你最该操心的事。
来源:A1230网(微信/QQ号:259092699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a1230.com/post/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