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楼的互联网创业赚钱自留地
@苏允楼
大企业玩抖音比普通人更溜。
da众新车上市,抖音上所有车评人都在宣传造势。
反正就是各种夸,从年前到年后,两个多月了,只说这车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吊打同级别,全程都在吊观众胃口,就是不报价。
为什么呢?
定价高了,影响销量,同价位自家品牌和其它品牌都有更好的选择,定价低了,利润空间又被压缩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做市场调查,试探一下观众的反应。
而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平台就是最好的市场,每一条视频的评论区都有用户最真实的心理反馈。
当这份采样数据足够大的时候,那么它就是一份靠谱的、可作为定价支撑的市场调查数据,至少比那些需要谎报个人信息的问卷调查要靠谱的多。
做过问卷调查的人都懂,填不出别人想要的答案是没有收益的,那为了收益,只能瞎填,结果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抖音不仅少了利益的参与,还能做到更接近事实,是你你怎么选!
2.
@记忆承载
什么是“有钱”,什么是有钱,你到底能不能区分?
一个人,住在崭新的别墅里,出门开着宾利,每天都吃米其林,他是不是有钱?
另一个人,住在60年前的老房子里,连围墙都没有,出门开着凯迪拉克,每天犹豫到底是吃2.99的麦当劳套餐,还是3.49的,他是不是没钱?
我告诉你,前者看起来有钱,后者看起来没钱。
这俩人当下到底有没有钱,要做详细的背景调查,去认真测算对方的资产负债表。而他们未来有没有钱,还需要调查的东西,是前者的一百倍。
经过一番调查,我们发现前者是诈骗犯,他住的别墅是他的,问题是,早已抵押,还涉嫌多次抵押,借高利贷。车子是租的,换句话说,他早已资不抵债。
而后者,人尽皆知,他的名字,叫做巴菲特。
我举这个例子很极端,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像巴菲特一样葛朗台,但是这个例子旨在告诉你,“有钱”和有钱,是不一样的。
打引号的有钱,就是看起来有钱。看起来有钱,不等于有钱。不仅不等于未来有钱,连当下是否真的有钱,都要打引号。
因为有钱不是一个静态指标,那是一个动态曲线。一个有钱人,不一定终身有钱,一个没钱的人,也不见得终身会穷。
人的财富本身就是一条动态曲线。
3.
@消样的世界
很多不够自律的人通常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不想因自律而束缚自己的自由,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律就必须服从某些规矩和原则,不明白自律能带来更深大的自由和自主,追求自律其实是为了得到更大的自由,一个人不是优秀才自律,而是因为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自律绝对不是让你去做一个苦行僧。
4.
@水清亦有鱼
1)很多创业的机会,往往是我们利用业余时间碰巧折腾出来的。创业不是有了办公室之后才算创业,真正的创业,是你不断折腾出经验的时候,已经开始了。
2)以前很多人赚到钱,觉得是自己能力强,但真相是,时代的红利帮助了你。如果你意识不到这一点,未来几年,你很可能会把以前赚的钱赔回去。
3)激情澎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流量越来越贵,很少有大胜了,只有不断积累小胜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4)想办法去做擅长的事情,不擅长的事,可以外包出去,让更擅长的人,帮你做。这样,你可以节省出精力,把你擅长的事情做好,做精。
5)人的精力真的是有限的,你把时间投入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如果做的事情很杂,且不是自己擅长的,那你的时间就不是产出,而是内耗。你再勤奋,结果也是一地鸡毛。
6)创业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是卖点,弄明白别人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另一件是社会需求,你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需求,只要需求真实存在,你就可以认真去做。
7)一年有一个重要目标就可以了。如果你要通过图文创业,就好好研究图文。如果你通过视频创业,就好好拍视频、剪视频。一件事做到极致,成绩更大,成就更高。
8)做营销最重要的两件事:流量和服务。流量是让更多人知道你,服务是让别人成为你的存量。没有流量,就是空壳。没有存量,流量慢慢也会损耗殆尽。
9)想认识一个厉害的人,给对方付费就可以了。但想和一个厉害的人交朋友,仅仅付费是不够的,你必须要有一些厉害的本领,让别人愿意和你交朋友。
10)勤奋不是创业中最高级的战斗力,底层逻辑才是。要把更多的时间拿来研究产品的亮点、产品的宣传,以及后期不算差的服务上。
11)别经常意淫,觉得自己坚持下去就能成功。投入和产出应该是相等的,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没结果,一定要反思和改进。如果是对的,为什么没有好的效果?所以一定哪里还有问题,你这样想,才能真的拿到结果。
12)多做跟互联网有关的生意。因为互联网的生意可以不欠钱,不压款,2022年做生意,一定要有现金流。
5.
@生财有术
1)多社交,多突破圈层,才能实现个体崛起。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净值,当社交圈扩大以后,认识了更多牛人,就能发现更多的商机。
2)要有保持分享利他的思维,前期不要太在乎钱,越是盯着钱去做事情,钱往往离我们越远。
3)错的可能不是赛道,而是方法和手段。不要轻易切换赛道,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哪怕再小的赛道,人数也不会太少,你只要把事情做到位,赚钱肯定是很自然的事情,成功就离你不远。
4)做事情,要学会思考和总结一些底层逻辑,通过总结的底层逻辑去判断事情,一般都不会走弯路。
5)做事情,技巧和手段一定要符合顺势而为。学会用借势思维做事情,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才会更轻松;逆势不仅无法成功,还非常累。当你感觉非常累的时候,可能是方法有问题,不要切换赛道,而是要变换方法和手段。
6)成功不可复制,但是可以迁移。先做好一件事,等你把这件事做成功之后,再去做其他事情也会更容易成功。
6.
@懂懂
想要快速改变自己,实现弯道超车,做到这三点。
第一,找到你自己的内在动机,这件事你非做不可。
第二,跳出固有圈子。
第三,抓住一切提升自我的机会。
做到这三点,将会脱胎换骨。
很多人总是抱怨阶层固化,普通人永无出头的机会。这世上没有白嫖的道理。想过好这一生又不愿意去付出,那真的太天真了。
空想无用,行动最可贵,执行了才会有结果。
你当下的人生,是过去所有选择的后果。
只要你足够诚实,足够勇敢,无论结局如何,都为自己买单,那么,这就是属于你的,最好的人生。
7.
@懂懂
人成熟的表现是什么?
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我们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别整天清华北大的,你高中都没毕业,培养出清华北大的概率太小了,跟出门被雷劈中差不多。
你我,都是老百姓。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死的时候,连追悼会都不值得开。
公益、慈善,那都是上层社会考虑的。
你我,还是考虑点现实的,怎么攒钱换辆好车,买个大房子,这笔你把半数工资捐给贫困大学生还靠谱……
什么阶层,就要考虑什么阶层的事!
有钱,一定要往上捐,给科研机构,给创作者,设创作奖,设计奖,科技进步奖……
不要朝下。
朝下,你哪怕把马云瓜分了,也改变不了任何局面。
8.
@懂懂
人脉本身是一种交换,没有可换价值,认识再多人又有何用啊?当我们不能为别人提供价值时,钱又是最好的价值。
例如,我觉得,我去找你,不能给你带去价值,那很简单,我花钱买你时间就是了,例如我见你20分钟,给你多少钱……
大家内心还有个声音:人家太忙,不愿意要。
错了。
你拿1万元出来,能敲开99%你想拜访的人的大门。
甚至,他们内心会产生一个声音:我配不配?!
9.
@aSecretPlayer
现代企业虽然是知识经济工作者的集合,但跟一两百年前一样:
生存是第一优先级,
盈利是第二优先级,
增长是第三优先级。
“教给你东西”或“让你学到东西”,不是优先级,至少绝对不是前三。
那有没有以专门“让你低成本随意试错,专注让你学习新东西,且非常舒适惬意”的组织呢?
有的。
这种组织,不会发工资给你,然而要求你给它非常非常多钱。
它名字,叫“学校”。
10.
@_村西边老王_
你从没赚过钱的人的身上,学不到任何东西——记住是任何东西。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靠自己的能力赚钱的,不是富二代那种他爸直接给他5个亿的那种,也不是靠认识一个当官的然后走后门拿项目那种。
但凡是靠自己赚钱的人,不管是搞互联网的,还是当明星的,还是做自媒体的,还是当作家的,只要他成功过,赚过钱,他就一定有非常优秀的特质,哪怕后来那种特质消失了——要么是坚持,要么是才华,要么是能力,要么是欲望,要么是勇气。
说不好听一点的,哪怕是搞传销的,只要是靠自己赚的钱,虽然违法,但这个人的能力绝对是厉害的,否则你搞不起来。事实上很多名人和企业家以前都搞过传销,当然他们后来都洗白和转型了,这说明靠自己搞传销能成功的人具有某种对于世俗成功依然非常有意义的能力——比如演讲煽动能力。
但是你从自己没赚过钱的人身上,学不到任何东西。如果只是一个自己没实际赚过钱的富二代,你能学到的也只是腐朽的优越感。
靠自己成功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就算我们不把成功的标准定得那么高,成什么亿万富翁,那是扯淡了,在中国年入百万的人,我们没算所谓的房产增值,就是收入,10000分之5的概率。1万个人里面有5个,这个比例远远低于每年高考考验考博考上清华北大的比例。
你没看错,年入百万比考上清华北大难多了。事实上清华北大里的大部分人根本赚不到年入百万。
来源:A1230网(微信/QQ号:259092699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a1230.com/post/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