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楼的互联网创业赚钱自留地
做什么生意赚钱?这个话题应该算是各花入各眼了,如果生意不赚钱那还能叫生意吗,应该叫公益了吧,所以说提出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艺术来源于生活,赚钱的生意同样来源于生活,只不过赚钱的多少取决于用户需求的广度和深度,这也是区分热门赚钱生意和冷门赚钱生意的本质。
用户痛点决定需求,冷门生意之所以冷门,完全就是因为其本身只能在小范围、小群体之间流通,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恰逢中秋出游期间,A1230网就发现了这样两个特定范围、特定群体之间流通的冷门赚钱小生意,在此分享给大家,以拓展眼界和思路。
一、旅游景点换零钱
关注过楼主的人可能都清楚,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因个人原因需要在西藏拉萨待一段时间,难得有机会,所以就趁着中秋节期间,和朋友去了著名的大昭寺逛了一圈。
除了欣赏大昭寺和八廓街(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那厚重淳朴的异域风情之外,在大昭寺广场上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人兑换人民币现钞。
都是一些本地的藏民手里拿着整叠连号人民币在兜售,比较常见几种面额分别是5角、1元、5元、10元和100元,20元和50元面额的比较少见。
楼主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的疑问是:“竟然有人卖假钞,难道他们不知道卖假钞范法吗?竟然还敢公然出售。”
别问楼主为什么会这么想(手动捂脸),因为两年前在新疆乌鲁木齐遇到过同样的场景,整整一广场的维族人都在卖假钞,如果楼主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00元面额的假人民币卖2元,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条件反射式的疑问,但后来通过了解,事实并非如此。
这背后涉及到两个群体的用户需求,一是外国人的收藏癖好,正如中国人去泰国,会换几张泰铢,不为消费,只为带回家给亲朋好友看;
另一个就涉及到信仰的问题了,如果了解过一些西藏文化,就该清楚藏民对于佛教的信仰和虔诚是远超内地的,虽然楼主没有进到大昭寺里边去,但也可以预见,大昭寺内部一定会有类似于“许愿池”之类的东西(例如大一点的转经筒和古钟底下),而类似这样的东西是可以通过投币来达到祈求美好愿景的目的。
前者的需求对应的就是大额人民币,而后者对应的就是小额人民币兑换的需求,毕竟这个世界还是穷人居多,没几个人会投百元大钞。
而随着手机在线支付的普及,也没几个人会随身备着刚刚好的现金,这就是背后的潜在需求,也是有人做零钱兑换这个生意赚钱的原因。
就楼主所知,兑换一次的手续费一般都是原有基础的10%左右,也就是说想要兑换100元人民币,需要额外支付10元钱的手续费,便宜吗?并不便宜。
至于这些藏民通过这个生意能赚到多少钱,楼主也并没有做过多的了解,不过既然有人做,那就说明一定是有利可图的,既然如此,那么同样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同类型旅游景点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张韶涵曾在《阿刁》歌词里唱到:“大昭寺门前铺满阳光”,现在看来不仅铺满阳光,还充斥着商业赚钱的气息。
二、KTV卖玫瑰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一群人K歌正嗨的时候,突然有人抱着很多玫瑰花进包房里边推销,反正楼主是亲身经历过的。
先不管是否卖的出去,起码能想到这样的小生意背后的头脑和推门进包房内推销的勇气是值得钦佩的。
如果再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的话,这个项目其实是行的通的,原理和情人节天桥上卖玫瑰花的套路相似,都是利用男生大男子主义、虚荣攀比的心态,前提是KTV包房里有女生在。
如果没有女生的话,这个项目的效力会大打折扣,比如说楼主遇到的当天,我们一行人是8个老爷们,所以当场是没有人买单的。
但还有一种情况是例外,如果进包房卖玫瑰花的是一个美女,口才再好一点的话,那么有很大可能会有人为博美女一笑,买花再送给卖花的美女,这也是这个项目的优化空间。
而玫瑰花的利润,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是清楚的,单支利润一般都在成本价的5倍左右,如果适逢节假日,利润只增不减。
这也只是一家KTV,如果有资源放大操作,同时运作多家店面的话,相信收益不会低的,最重要的是520、情人节这样的节日一年只有一次,但KTV的生意和资源却是源源不断的,加上一些情侣之间的生日聚会需求,背后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纵观以上两个线下赚钱的小生意,最大的特点就是因地制宜,能够抓住用户的潜在需求,从而放大需求,演变为一个小而美的赚钱生意,仔细分析的话,其实同样的赚钱模式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复制。
生意的源头依然是生活,处处留心皆商机,那些不能为我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为我所用。
——于2019年9月15日首发于A1230网
来源:A1230网(微信/QQ号:2590926999),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a1230.com/post/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