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楼的互联网创业赚钱自留地
年龄越大,心越小 这句话不光可以用来形容创业者,对于老苏这样的职场老司机来说,同样贴切。 毕竟自己曾经也是一位雄心万丈的热血青年,谁曾想现在却只能被困于三尺不到的办公桌前,拿着一份“高不成,低不就”的工资,每个月为了房贷、车贷委曲求全。 虽然在父母亲人面前这份工作已经足够体面,但只有老苏自己体验过,在看到客户电话那一刻肾上腺素直冲脑门是什么感觉,也只有老苏自己清楚,很多时候,为了保住这份工资,自己到底要卑微成什么样。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何其讽刺。 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至少这不是老苏希望中的那个样子。 六年前,自己刚毕业那一刻,也曾羡慕那些业内前辈们月薪过万的收入,但六年后的今天,自己虽然也实现了这个目标,却一心只想逃离。 尤其是近两年,愈发感觉自己入错了行,骨子里不愿被束
【一】 十三岁那年,村里闹饥荒 人死了一大半,他的父母都没了,一个山里的和尚收了他做徒弟。 把他带回山里修行。 每日挑水劈柴,诵经念佛,日复一日。 老和尚带他到一家有钱人家化缘,刚好碰上有钱人家里闹鬼,请老和尚做法。 做法完毕,有钱人赠送百两白银,但是老和尚只取几个馒头。 他不解。 明明可以赚大钱,为何只取几个馒头。 回到寺庙,他求老和尚教他真法,降魔驱鬼,享人间百福。 老和尚默不作声,只让他每日挑水劈柴,诵经念佛。 他心里很不乐意。觉得老和尚对他有隐瞒。他想学真本事,觉得挑水劈柴没有出息。 十五岁下山那年,他碰到一个江湖卖艺人,能上刀山过火路,能用手在油锅里夹铜板,毫发不损。围观的人纷纷打赏,一时间卖艺人的铜锣上装满了铜板。 他跪拜卖艺人,求卖艺人收他为徒。卖
做生意,就是信息差。 毛阿仔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人在集市上开了溜冰场。在当时,溜冰场是只在大城市才有的, 就是利滚利 在大家都不擅长做生意的年代,只要胆子大一些,心细一些,就能快速赚到第一桶金。当然如果要安全一些,再加一条——心正直一些! 那几年,人们的业余生活好像一下子丰富起来了 以前晚上没事,人们只能看看点事,造造娃,这也是农村人口一直控制不下来的原因。 人不热衷于造娃了,是从“文艺”生活逐渐复兴开始的。 例如溜冰场,茶座,录像厅,卡拉ok、电子游戏厅……开始风靡起来。 毛阿仔和小文,是同批孩子里最早学会溜冰的。不为什么,就是因为零花钱多一些,去的次数多练习得多了,自然就会了。 溜冰场的老板是个从城市打工回来的人,在外面掏了老婆赚了点小钱,屯了一批城市溜冰场的老溜冰鞋
小文,家里是磨豆腐的,在村里卖水豆腐和油炸豆腐泡。 父母每天早上都会挑着豆腐担子,在村里四处叫卖,做小生意日子相对富裕些,小文的零花钱供应也相对充足些。 种田就只能管基本温饱,要赚钱还是得做生意。 大家手里都有稻谷,拿去卖不值钱,但是如果能学一门手艺,或者能做点小生意,日子就比别人家好过一些。 村里有哪些比较长久的营生? 理发的 看病的 教书的 杀猪的 做媒的 磨豆腐的 有脱稻谷壳机器的 …… 赚钱就是什么? 有技术学技术,有手艺卖手艺,有知识卖知识,有经验卖经验,有资源卖资源,有人脉卖人脉…… 做别人不能做的,做别人做不到的,处处替人排忧解难。 父母有钱了,最不愿意就是苦了孩子,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 某天,小文用父母给的零花钱在学校的“小卖部”买了一
6岁的毛阿仔,用好奇眼神打量眼前的一切 他快速用黑黢黢的手背,擦掉快要流到嘴边的银色鼻涕。 看着这一班的新同学,他内心有点紧张,不自觉有舌头舔了一下残留的鼻涕。味道不错,咸的,和家里的咸菜差不多。 他很关心放学后,母亲会不会给他做咸菜炖猪肉。 80年代,在他们村里咸菜炖猪肉是个大菜,唯一一道不用油不用盐的菜。他家里一两个月才能吃上一回,每次他都能吃上满满三碗饭。 他家里经济不是很好,兄弟姐妹多。但他是最小的,哥哥姐姐都让着他,他的童年也算幸福。 那个年代,村里还没有幼儿园,只有学前班,学前班完了直接上一年级。 他6岁了,个头不是很高。 第一次去报名,要求手从头顶绕过能摸到另一边的耳朵。 他摸不到,老师不让报名。 但家里父母为了生计,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他,希望他能快点上学
六年前,我刚大学毕业; 在一个教育培训公司认识了洪涛,他比我大两岁,在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后,在南方的工厂做了一段时间技术员,因为工资低,离家又远,遂辞职; 回来后一直在做销售工作,卖过晾衣架、拖把、干过信用卡推广,不过时间都很短暂,最后在一家教育课程销售的公司待了很久; 教育课程销售公司模式也很简单,专门瞄准一些经济情况不错县城的学校,举办讲座,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搞课程会销; 渠道专员负责洽谈学校,安排讲座,由讲师主讲,调动家长情绪,现场完成课程销售,一场成功的讲座会销,可以卖十几万; 公司、讲师、渠道专员三方分钱,好的时候,一周都能进账三四万,洪涛后来每次聊天谈到这里,都是一副兴奋着追忆美好的表情; 由于讲师和渠道专员不是固定搭配,是可以随意组合的,优秀的讲师意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灰度渐变。 话说有这样一个老板,我们暂且称之为王总,王总3年前不是王总,那时他刚刚从监狱出来,具体因为什么事进去的,我也没细问。 他刚出来的时候,没什么事干,到处晃悠,不知道从哪碰见个“高人”,指点他做直播公会。 然后3年过去,身价最低也是千万级别的,房子卖了好几套。去年最新买的那套,别说多少平米,只说装修,光石材,就花了100多万。 他能赚这么多钱,最重要的只有两招,肮脏的很。 他招聘主播,一般都招聘那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涉世未深,好骗。 有人来应聘,接受简单培训,就开始直播,在开始直播的几天,是试用期,不签合同的,同时,收到的礼物也属于公司,主播得不到一分钱。 对方同意,
【一】陈老师的压抑生活 她姓陈,29岁 孩子才3岁,老公深陷网赌,把亲戚都借了个遍。 陈老师是她在客户那边的称谓,其实她哪里是什么老师,她只是在上岗前接受了10天的话术训练。 她在一个专做男性产品的公司上班,小小的办公室里坐着几十号和她一样的老师,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跟进他们的客户,开单拿提成。 她们的底薪2200,提成不封顶。 坐她隔壁的是24岁的小惠,出单王,上个月拿到3万元提成,大家都很羡慕她。 她不行,上个月才拿一万,但是也比她在超市里做收银强,也可以帮老公顶一下赌债。想想还在念幼儿园的儿子,她又有动力了。 她们公司的前端产品是英国卫裤,增粗增大延时…… 一开始去应聘培训时,她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她现在能和陌生男性客户轻松聊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创业故事,讲的是一位90后小姐姐通过金融杠杆运作,用一万元撬动一整间奶茶店的创业项目,无论是切入角度,还是思路,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创业案例了。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一位90后小姐姐自己特别喜欢喝奶茶,于是就想自己开一家。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件事情要多不靠谱就有多不靠谱,因为市面上的奶茶店大多都是以赚加盟费为主,倒闭率奇高,俗话说:“十个奶茶九个亏,还有一个在排队”。 另一方面开一间奶茶店不是说开就能开的,那是需要毛爷爷支撑的,加盟费+店面租金+设备+原材料,没有几十万往里砸,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嗯,以上分析的确实没毛病,但这是一般人所看到的,然而,这位小姐姐却不这样想,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精彩的一幕。 她先是观察并锁定了附近一家看起来很
最近,B站的一部真人秀创业故事《富豪谷底求翻身》特别火,讲的是一位身价20亿的富豪在不透露自己真实身份,不动用过往人脉的条件下,仅用一辆破旧的皮卡车和100美金,白手起家3个月赚到百万美金的故事。 至于火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整个故事足够真实,完全将一个白手起家,不得不面临种种艰辛的创业者所要面对的一切真切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例如,启动资金造成生存的困境、创业计划牌照无法短时间内拿到、积累第一桶金的房子超出工期和预算等等,这一切都在考验一个人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整部纪录片可能含有剧本和运气成分的加成,但所展示出的创业知识还是很有价值的,例如看待金钱的方式、面对挫折的态度、拆解项目的能力、挑选合作伙伴的眼光、管理团队的艺术等。 每一个节点都能做的更接近于财富的本质,或许
1 1957年,日本九州的渔民孙三宪,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 他用“正义”这个中日韩三国通行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儿子会成为哪里人。 后来在对中国客户的宣传中,孙正义说他的姓氏来自战国时的孙武一脉,所以他是一个中国人。 即使他不这么说,初听他名字的人,也很难想像这家伙的身上竟然带着中日韩三国的历史进程。 早在很多年前,他的祖先是福建莆田人,从福建出海,到达韩国,他的曾祖父又从韩国漂流到日本。 漂泊的家族史为孙家的血管里注入了一种和“规则”相抵触的野性,在孙正义之后的人生中,无处不能看出这种野性的痕迹,毕竟莆田这个地方,确实是非同寻常,冒险精神刻在骨子里。 孙正义的父亲孙三宪,是这种野性的代表。 孙三宪 他出身卑微,做过渔民,养过猪,开过咖啡厅……在那个歧视移
昨天有两位小伙伴找我聊天,一位是高中毕业就出来,摸爬滚打到现在想要自主创业的,我很看好他,因为他确实学了很多东西,而且性格稳准狠。 还有一位是程序员,因为他想要通过自己的技术创业,但是非常的迷茫,完全没有方向。 于是我建议他可以从做一个公众号开始,写写东西,顺便在这个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到方向,而且还能吸引到一点人气,这时他提了一个问题,我马上感觉自己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他一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最关键我没有公众号。”一瞬间我觉得十分无语,我瞬间就体会到了一股浓浓的打工者思维,就是一种绝望的、从来不愿意解决问题的思维,我也知道了他这辈子只适合打工。 要注册一个公众号有多难呢?很简单,只要你打开微信公众平台,选择立即注册就可以了,而这么简单的一步,成了他最关键的致命问题。 这次
世界是多维的,除了你看到的那一面,还有很多面。 我认识这么一位大姐,在上海,不上班也不工作,自己养一套别墅,还有辆帕拉梅拉。 她至少办了十张健身房的年卡,有空就去转转,一不跑步二不做组,没事丢个钥匙手机钱包什么的。一般都是小伙子捡到,然后给她送回来。 一来二去混熟了,加小伙子微信简直是手到擒来,关键很多小男人还想主动加她。 大姐身材不是特别好,但皮肤保养的极好,加上底子不错,属于典型的上了年纪还风韵犹存的那类女人,乍一看有许晴的味道。 游戏是这么玩的,男人认识了,先带回别墅转悠两趟,也不做越界的事儿,最多吃个饭喝个茶什么的,胃口吊的高高儿的。 第二回见面就去逛街,把车钥匙丢给男人,她坐副驾,专门逛奢侈品店,买个包包动辄要三五万那种。 “哟,弟弟,姐今天卡限额了,帮姐先垫上吧
离我要还1万元贷款的时间越来越近,走投无路的我,做了ssc的代理。 赚钱的方法也很简单,带人进来玩,他亏了多少,我就能赚其中的40%。 但当我做了起来之后,我发现“客户”成了我最大的问题。 去哪里找“客源”呢? 按照培训的教程,我就去加各种QQ群,加各种微信群等等的途径去分享,按照固定的图片和固定的话术,我直接复制粘贴就可以了。 没错,还是那些熟悉的图片,熟悉的话术,当初那些在我眼里咬牙切齿的人,我现在也成了其中的一员。那又怎样呢?我自己也没想明白。 一开始我还怀疑,这么傻的广告,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一定是骗人的,难道还真有人会信? 你还别说,真TM的有“傻子”会信,就像当初和我一样傻那样,时不时的,就会有个傻子出现,然后傻不拉几的跑来询问我,这个平台怎么样,靠谱吗,好赚钱吗?
用上了老师教我的方法,躺在床上,动动手指,一晚上我就赚了108元,那个晚上我激动的差点没睡着。 第二天早上醒过来,洗脸?刷牙?吃早饭? 哈哈!当然不是! 在日赚千元面前应该说什么都不是事儿! 起床当然是继续撸起来啊! 于是二话没说,我就又在平台赚撸起来了。 还是按照昨天老师教的技巧,今天我熟悉的登入平台,用上计划软件,再打开对照的计划收益表,就这样再一次熟练的开始了我的赚钱操作。 过了5分钟, 中了,真爽啊。 过了5分钟, 没中,不怕,一点不慌。 过了5分钟, 又中了,嘿嘿,小意思。 ...... 就这样,从昨天的迷迷糊糊啥也不懂,到今天我就已经驾轻就熟了。感觉是一切尽在掌握! 哈哈,赚钱不要太简单! 而且是在家躺在床上赚钱。 简直不要太爽好吗?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