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允楼的互联网创业赚钱自留地
1、如果你没有变现终端的定位,不建议你做短视频 变现终端指的是,你手上有没有正在做的生意,可以给你带来实打实的收入的事情。 “我想通过抖音赚钱!” “我想在抖音上赚钱!” 这两个表述有没有区别? 有! 第一个说的是,自己手上本来就有可以赚钱的生意,通过抖音来吸引流量,把生意做大。 第二个说的是,把抖音当做“爸爸”,要赚钱必须要指望爸爸赏饭吃。 如果你选择第二个,可能会发现,这条路真的很难走。2、选好平台很重要 这个可以理解为上船,大船和小船是有区别的。 大船指的是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巨头平台。这里机会最多,但是竞争也很大。 小船指的是B站、微信视频号、小红书这些相对没那么大的平台。这些平台一般需要长期运营才能看到收益,正反馈来的慢。 最后还有一类平台,我称之为“破船”
敲重点: 很多人都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在自己脑海里对一些事情形成认知的固化。而这些固化的认知,又会变成习惯。这些习惯,阻止了大部分人获得超过工资以上的收入。 一个可以赚钱的生意,都需要形成一个模式上的「闭环」:从流量(不是只有做互联网的才有“流量”,哪怕开一家奶茶店,店面选址也决定了流量的大小),到转化,再到产品交付和售后服务。 如果不会打造闭环,也不是说做生意就一定会失败。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也能让人赚到钱。——「模仿」。 一个人如果有「打造闭环」的能力,那么他无论做什么样的生意,创什么样的业,成功的概率都远远高于单纯依靠「模仿」去赚的钱的人。 要打造一个商业模式的闭环,简单的总结就是:发现——思考——执行。 一个人要持续的赚钱,往往在发现信息和思考上,要远远优于其他人。
有些人做公众号非常努力,但是三年过去了,还不如别人三个月做得好。 一直很努力,却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 因为努力的方向错了,根本没有抓住做成这件事的重点。 下面31条做公众号的经验,包含了定位、内容、推广、变现、放大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公众号运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现在没有做公众号,也可以先收藏这篇文章。未来有一天你想做公众号,或是需要其他内容平台的运营经验时,再找出这篇文章,你会发现他的价值所在。 1、任何形式的内容创业,都必须要解决4个核心问题:输入、加工、输出、变现。 输入,是你的内容从哪来。 加工,是把素材变成你的内容产品。 输出,选择最适合的流量平台。 变现,把付出的努力变成钱。 2、先了解自己,再确定方向。什么类型的公众号都有机会,只是门槛不同
胖罗讲过一个扶贫的故事。 上海有一个投资人叫王益和,他想搞扶贫。 他不是直接给农民钱,而是买了20万棵金丝楠木的树苗,免费送给四川深山里的农民。 金丝楠木是极其珍贵的木材,好的品种一克价格比黄金都贵,但是这树长得特别慢,需要几十年才能成材。 所以,过去只有人砍,没有人种。 他把树苗免费送给村民,就一个条件,种下去后,短期内你不许卖。 村民种上100棵树,几十年后,怎么也值几十万。 而且这几十年的时间,你该干嘛干嘛,不用为这些树操心。 听完这个故事,我就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些像种树一样,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靠时间的积累就能带来巨大收获的事。 我们可以把人生规划成两部分,一部分做快的事,一部分做慢的事。 快的事就是当下该干嘛干嘛,干成了最好,就算干不成以后还是有一个
混网络圈子的人,甭管赚没赚钱,谈及创业做项目,有两个词最容易被触及,一个是下沉市场,另一个就是细分市场。 如果要举例子的话,这两天闹腾的比较欢的社区团购就是下沉市场最好的例子,不仅下沉了,而且沉的相当接地气,直接沉到了菜市场。 从长远来看,这必然是大势所趋,但就当下而言,互联网三巨头和菜市场大妈抢生意,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你还让不让人大妈一家老小活了。 所以,才有了后续政策面的出手干预,中心思想也就一个,火可以烧,但不能烧的太旺,这就是楼主个人的解读。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细分市场。 之所以引出这个话题,是因为楼主昨天在浏览微信公众号时,看到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 一个是“教人修改微信头像,月入200万”的案例,另一个是“网上教人大笑,学费2万美金”的案例。 在楼主看来,
培训不一定是割韭菜, 但只会培训的培训群,100%会被骂割韭菜。 前两天有个小哥跟我吐槽,说自己花了2800报了个闲鱼培训班,感觉自己被坑了。 我问他,是课程不好么? 他说,不是。 我问他,是服务不好么? 他说,也不是。 我继续问,那为什么觉得自己被坑了? 他说,就是觉得很不值! 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课程也好,服务也不差,但还是会觉得自己被割韭菜了! 认真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会对“培训”有不一样的认知。 01、大多数培训搞错了重点,这是被割的根源 有没有“被割韭菜”,主要在于自己感觉值不值! 这个感觉是没错的,不能怪付费的人太挑剔。 感觉是好是坏,取决于有没有满足目标期望。 就跟看电影一样,花50看了一场好片,一点也不觉得亏;但花9.9看一部烂片,
学习就是一个从不断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中成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孤身一人摸索前进的道路上,更是如此。 以上这段话可算是楼主近期最大的感触,因为A1230网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表面看起来虽然风平浪静,但实际上也是小麻烦不断。 并且很多问题都是从建站之处遗留到现在的,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谈到的百度收录与内容发布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如下图: 这篇文章在A1230网的发布时间是今年11月4号,但百度隔日收录的时间却是9月26号,之间差了一个多月时间。 这还不仅仅是个例,而是整个站点所有收录内容集中体现的问题,唯一的区别就是时间差不同,有些差几天,有些差几周,也有些差几个月。 起初,楼主以为是网站服务器时间设置错误导致的,但经过排查后,并没有发现问题; 而后,又将思路转向了网站的主题,还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最近的互联网新闻中,蛋壳公寓热度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却是出现最频繁的,原因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爆雷”了。 这件事本身和大众没什么关系,但对于自媒体工作者而言,这种惊天新闻恰恰正是可遇不可求的写作素材。 为了流量,你懂的…… 但相比于看热闹,当吃瓜群众,楼主更关心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标题,蛋壳公寓的商业模式你看懂了吗? 如果你仅仅以为蛋壳公寓就是个赚房客和房东差价的中间商,那楼主只能说,太天真了。 因为这中间存在着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房客和房东之间的矛盾。 作为房客,自然是希望付出尽量少的租金,租到尽量好的房子,而作为房东,自然是希望付出尽量少的成本,获得尽量多的收益,至于这个“尽量”的边界在哪里。 楼主也不知道,这本身就是
刷抖音时看到一个视频,和马云演讲相关的(后经查证是马云在韩国的一次全英文演讲)。 在这段演讲内容中,马云阐述了人生从25岁到60岁之间的阶段性规划。 虽然没有留下经典名句,但在楼主看来,却比以往的经典名句更接地气,也更具指导意义。 节选内容如下(由于全程英文,请忽略语法问题): 别担心 任何一个失误,都是一次收入,你自己的 我告诉自己,也告诉这些年轻人 在20岁以前,做一个好学生,在通往创业的道路上,先积累一些经验 30岁之前,跟随某个人,去一家小公司 通常在一家大公司你可以有很好地学习过程,但你是一台大机器的一小部分 可是如果呆在一家小公司,你可以学习到热忱,学习梦想,学习怎么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很多的事情 所以在30岁以前,重要的不是你去哪一个公司,重要的是你跟了哪
在《奇葩说》上,经济学家薛兆丰说过这样一句话: “贫穷其实是两个词的组合,贫是指你当前财务状况差。 而穷是指穷尽、没有希望了。 许多年轻人是贫,但不是穷。 很多年轻人人力资本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只是还没到收获大量资产变现的年纪。” 对于这段话,楼主深以为然,因为这段话本身所阐述的道理和我们经常挂在嘴边那句“莫欺少年穷”是不谋而合的。 但这是重点吗?在楼主看来并不是。 电视节目始终是电视节目,面向大众的,即便不为取悦观众,为了绩效考核,也不得不捡观众喜欢的说。 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取悦观众就是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所以,至少在楼主看来,薛老师这段话没有说出来的后半段才是重点。 可能为了节目效果,没有言明,但俗话说“刨树刨根,听话听音”,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经
去一位刚认识的朋友那里玩,进门显眼位置就看到了一把吉他,显然是刚用过还没来得及收起来那种。 瞬间,楼主也来了兴趣,再加上认识不久,本身了解也并不多,于是,话题就此展开。 楼主:“哟,没想到还是位音乐才子啊,大学音乐专业?” 朋友:“那里,那里,纯粹个人兴趣,大学几年闲着没事,误入歧途而已(手动捂脸)” 楼主:“这么说,已经自学好几年了,现在弹的怎么样?” 朋友:“断断续续四五年了吧,期间也幸好有几位学长指导,目前的话,基本所有的曲子都能弹下来” 楼主:“那你完全可以考虑录视频发抖音了呀,搞不好还能吸引一波小粉丝呢,到时候卖卖教程啥的,赚点小钱不在话下” 朋友:“嗯,早都想发了,赚钱倒是没想过,只希望能吸引几个小迷妹,嘎嘎~” …… 整个聊天的过程基本以闲扯为主,但在闲扯
估计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有点懵,因为楼主在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有点不知所云,但这都不重要,你只需要知道接下来楼主讲到的东西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引流方法就够了。 而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号的赞赏功能,当然,现在已经升级叫做“喜欢作者”了,一般都是位于公众号文章底部,方便读者给作者打赏用的,如下图: 对于平时有浏览微信公众号习惯的人,相信这样的图会很常见。 但也因为“赞赏”之后个人微信头像会展示在赞赏列表里,俨然就是前排沙发广告位,于是,在某些高价值(网赚、微商、金融等)领域,画风就变成了下面这种。 看到了吧,一水的引流号。 重点是整套操作过程中,根本不存在难度可言,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换一个带联系方式的微信头像,外加一块钱的打赏成本,就能批量覆盖几千,甚至是几万的精准流量。 虽然
关于淘宝双十一活动推广赚钱的观点,楼主在前几天的文章中就曾举例说明,于单兵作战而言,薅羊毛会比临阵抱佛脚式的盲目推广更贴实际,也更容易的赚到钱。 因为前者发挥的是短线优势,更倾向于当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但后者却绝非是一朝一夕可成的。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说薅羊毛是短线战术的话,那么积累流量就是长线战略。 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至于怎么选,还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手上有什么牌。 然后我们说回正题“淘密令”,在楼主看来,这可能算是淘宝双十一活动推广赚钱的惊喜之一了,虽然效果未必惊喜,但就玩法而言,绝对惊喜。 起源于什么呢? 起源于国民老公“王大公子”的一条微博,如下图: 这张图本身没有问题,貌似和“淘密令”也没什么关系,但出现了“王公子买单”这个关键词,画风
第一条:真格基金合伙人给你的创业心得(节选自“戴雨森”的主题) 1.年轻时,关注你自己觉得很好,但不被上一代人看好的机会和领域,这可能是十年后的破局点; 2.找到你所能认识的最优秀的人,和他们一起做点事; 3.尽早尝试不同的职业,尽快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事情,这很重要; 4.验证一个想法是否成立不需要很多钱,关键是及时去做,在行动中升级认知; 5.尽快让自己和公司有现金流,在“退潮”的时候能活下去很关键; 6.创业如同冲浪,有浪(红利)才能冲。 第二条:年赚30万—100万元的共享按摩椅案例经验(节选自“修”的主题) 1.QQ群也可以挖到一些场地; 2.和场地的终端负责人搞好关系,会有特别多的方便; 3.有时候情况会变化,所以尽量谈分成,降低风险; 4.在场地里有信得
办公室有朋友计划买车,身边一堆人出主意,其中有一个主意,让楼主听的眼前一亮。 说的什么呢? 是关于选汽车品牌的,原话太过繁琐,这里就不复述了,但总结下来就一句话:热门但又不要太热门,主流但又别太过主流。 关于这点,出主意的人还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说是他一个朋友买了大众的车,结果去保养的时候,发现除了人全是人,队伍都排到了三天后,更别提接待了,只有坐冷板凳的份。 也是基于这个问题,轮到自己买车的时候,特意选择了日系三巨头中的马自达,因为相比于丰田的主流,马自达自然而然就不是那么主流了。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马自达虽然没有丰田主流,但在汽车领域,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汽车质量,都属上乘,车主也比较安心。 而后,据这位仁兄自己描述,去马自达4S保养的时候,因为客人较